全国十大赌博官网:报道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全国十大赌博官网:报道

五十年刀锋舞心尖:中国冠脉外科的开拓与传承 | 纪念中国首例冠脉搭桥手术成功50年

纪念中国首例冠脉搭桥手术成功50年

全国十大赌博官网

图片

50年前的今天,是1974年11月18日,一个普通的冬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手术室里,灯光明亮,一场注定载入史册的手术正在紧张进行。郭加强教授带领团队,在资源匮乏、环境艰苦的情况下,首次为一位被严重心绞痛折磨的患者实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

“这是一台没退路的手术。”郭加强教授这样评价。

几个小时后,手术结束,那颗受冠心病所困的心脏,在术后恢复了稳健的跳动。

那一天,中国第一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圆满完成。这不仅仅是一颗心脏的苏醒,更是中国冠脉外科的起点,是一代医学前辈不畏艰辛、勇攀医学高峰精神的写照。

50年后的今天,我们回望这一段艰难而辉煌的历程,心潮澎湃。这一里程碑事件不仅改变了无数患者的命运,更开启了中国冠脉外科的发展新篇章。


 1974年11月18日,我国首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进行中


历史的起点:逆境中的开拓

1970年代初的中国,正处于文革的动荡中,许多行业停滞不前,医学领域更是困难重重。然而,正是在这样的逆境中,一群心怀救死扶伤理想的医生选择了迎难而上。郭加强教授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郭加强教授


彼时的阜外医院,设备缺乏,人才流失,连基本的医疗器械都难以为继。郭教授带领团队在不足的条件下,踏上了艰难的开拓之路。

他们借用眼科手术器械,手工打磨成冠脉搭桥的工具;为了完善手术技术,他们日复一日地进行动物实验,从清晨抓狗、麻醉到深夜护理记录,年复一年地坚持,终于掌握了手术的关键技术。郭加强曾说:“我们那时的干劲儿,在如今的年轻人看来简直不可思议。”

中国首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完成的这一刻,不仅象征着技术的突破,更宣告了中国心血管外科正式跨入新纪元。这一成就背后,是郭教授和团队无数个日夜的努力,以及对生命的敬畏和执着追求。


 1974 年11 月18日,我国首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记录


从孤岛到星火燎原

突破冠脉搭桥技术的“瓶颈”

1974年到1980年代,中国冠脉搭桥术的推广困难重重。一方面,冠心病的高发还未引起公众重视;另一方面,搭桥手术复杂、耗时长,技术门槛极高,操作复杂,需要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和多学科团队的协作。但当时多数医院的条件还远未达标。许多医生甚至觉得这种技术“不现实”。那时,全国每年的冠脉搭桥手术量不过寥寥数十例,截至1980年代末,全国完成的冠脉搭桥手术总量不过数百例。

郭加强教授深知,仅靠阜外医院的力量远远不够。他亲自带队,走访全国各地医院,开展培训和技术支持。在一次下基层培训时,他的助手回忆:“没有多余的手术器械,我们只能边操作边讲解,让地方医生直接学习。每一次示范手术,都需要精打细算。”

科技攻关的助推

进入1980年代,中国经济复苏,医疗事业开始迎来改革的春风。阜外医院以“七五”“八五”科技攻关项目为契机,整合全国资源,推动冠脉搭桥技术的发展。国家设立专项基金,用于采购设备、培训人才和进行多中心临床研究。

“要让每一家医院都能掌握搭桥手术。”在这一理念下,阜外医院牵头成立了“心脏外科技术协作组”,向全国推广技术。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冠脉搭桥术的推广逐渐进入快车道。随着国家对医疗卫生事业投入的增加,许多医院开始配备心外科手术所需的基础设备。

阜外医院的专家们进一步扩大了技术推广的范围,通过“点对点”模式,覆盖26个省103家医院,促成44家医院新建心外科,30家得以复苏,29家得以重组和发展,使全国十大赌博官网患者在家门口就能接受冠脉搭桥手术,这一活动被称为中国近代心血管领域发展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工作之一。


 郭加强教授在中国心血管技术协作培训中心十年工作总结暨学术研讨会


1985年,郭教授带领团队完成了一项重要的多中心协作研究,系统记录了国内冠脉搭桥术的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并发症情况,为进一步优化手术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这项研究还推动了《冠脉搭桥手术操作规范》的制定,成为全国心外科医生的必备指南。


从一台手术到千万生命的守护

冠脉搭桥手术的意义,远远超越了技术的层面,它更是一种生命关怀的象征。在一次采访中,郭教授提到,手术前他并未考虑太多失败的后果,而是相信患者有条件接受手术,他愿意承担风险,只为挽救一条鲜活的生命。他用这份无畏的信念,为中国心外科奠定了人文关怀的基石。

他的学生回忆说,在郭教授身边,学到的并不仅是技术,更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他常常告诫学生:“医生不仅要会治病,更要学会做人。”郭教授的这种精神,不仅感染了他身边的人,也通过他的学生和团队,延续到了全国各地的心外科医生身上。

对于贫困患者,郭教授始终秉持仁爱之心。他曾在医院接诊间隙对学生们说,来这里的患者,有的可能倾家荡产,有的则带着全家人的希望。医生所能做的,就是尽量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同时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这种深沉的关怀,使无数患者重获新生,也深深影响了中国医学的发展方向。


人才培养与设备引进

推广的核心在于人才。1982年起,阜外医院开办冠脉搭桥术专项培训班,每年吸引全国各地的医生前来学习。培训不仅包括手术操作,还覆盖术前评估、术后护理等完整的医疗流程。一批批学员回到家乡,将冠脉搭桥手术带到了全国十大赌博官网患者身边。

1990年代,阜外医院推广冠脉搭桥术的努力终于迎来了成果的全面爆发。从北京到华北、西北,从沿海到内陆,冠脉搭桥技术逐渐成为中国心外科的标配。在郭教授和团队的推动下,这项技术从“高精尖手术”变为全国数百家医院的常规治疗手段。

到2000年,全国冠脉搭桥手术年量已突破1万例,患者术后存活率显著提高。更重要的是,郭加强教授用几十年的努力,改变了无数患者的命运,也为中国冠脉外科的崛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追寻发展趋势:开启技术微创化的变革

忆往昔,中国冠脉外科刚起步之时,技术和设备都处于“追赶”的阶段。彼时,欧美国家已在冠脉搭桥领域建立了成熟的标准和体系,而中国心外科医生只能通过翻译文献和国际交流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一批郭加强教授的学生们,如刘晓程、吴清玉、胡盛寿、万峰等从海外学成归来。他们紧跟世界上冠脉外科新技术发展的趋势,使用乳内动脉、桡动脉等新型旁路移植材料进行手术,并在国内广泛推广应用。他们通过带回的新技术和开展的临床研究,进一步提升了冠脉搭桥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预后。此时,中国冠脉外科已经从技术追赶阶段迈入技术创新阶段。


不停跳搭桥:在跳动的心脏上缝合

传统冠脉搭桥术依赖体外循环支持,即在手术中通过心肺机暂时替代心脏功能,使心脏停跳,为手术操作创造一个“静止”的环境。然而,体外循环技术虽然能显著降低手术风险,却也带来了诸多术后并发症,如脑卒中、炎症反应和组织水肿等。这些副作用让许多患者和医生望而却步。

“不停跳搭桥术”应运而生。这项技术要求医生在跳动的心脏上完成血管的吻合操作,如同在流动的河流中架桥,对技术和专注力的要求极为严苛。尽管这项技术的远期疗效受到争议,但不可否认,不停跳手术为推动微创冠脉外科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996年,胡盛寿教授站在手术台前,迎来了中国第一例不停跳冠脉搭桥手术。这是一场名副其实的“刀尖舞蹈”。为了固定跳动的心脏,他和团队用一根餐叉改装成简易的固定装置,将心脏部分区域“压住”,以创造一个相对稳定的操作区域。在手术过程中,心脏依然在每分钟60次的频率下跳动,医生必须在心脏跳动的间隙中精准缝合血管。

手术室里弥漫着紧张的气息,血管吻合的直径只有几毫米,每一针下去,都伴随着心脏的收缩与舒张。手术持续了数小时,当最后一根血管吻合完成时,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患者术后恢复良好,这一历史性突破标志着中国冠脉外科迈向了一个全新高度。

胡教授后来回忆:“那时候技术远没有现在成熟,每一步都像在悬崖上走钢丝,但我们知道,这条路必须走出来。”此后,不停跳技术迅速在国内推广,成为冠脉搭桥手术的重要选择,也让全国十大赌博官网患者能够接受更安全的手术。


 健康报在头版报道了中国第一例不停跳冠脉搭桥手术


同年9月,时任原北京邮电医院主任的万峰医师开始尝试不同类型、不同路径的冠脉旁路移植术,将传统的切口进一步缩小。随后阜外医院孙寒松、上海中山医院赵强等国内心外科医生均对小切口类手术进行了尝试。

借助胸腔镜与机器人辅助的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在我国也迅速发展。胡盛寿教授于1999年在国内率先开展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冠脉旁路移植术,2001年,上海中山医院赵强医生应用机器人辅助进行全腔镜下获取乳内动脉并利用胸骨左缘第四肋间前外侧小切口完成乳内动脉-前降支吻合术。此后,北京301医院高长青医生于2007年报告了机器人辅助获取15例乳内动脉用于搭桥手术的临床经验。


杂交冠脉血运重建:刀锋上的柔情

2007年,胡盛寿教授主持建成国内首个“一站式”杂交手术室,将冠脉搭桥术与介入治疗相结合。杂交手术室的设计理念在于利用开放手术和介入治疗的优势,通过一次手术同时解决多支病变的冠状动脉问题。患者无需经历多次手术或介入治疗,一次性即可完成治疗。这种“柔性革命”改变了传统冠心病治疗的方式,也让全国十大赌博官网复杂病例患者得到了安全、高效的治疗。

目前,杂交手术已经成为阜外医院治疗复杂冠心病的重要手段,并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国内多家顶级医院相继建立了杂交手术室,并完成了多例复杂病例的治疗。这一创新在国际学术界引发了广泛关注,杂交手术的成功不仅使中国冠脉外科跻身国际顶级行列,也使全球医学界认识到中国在治疗理念和技术上的引领作用。胡盛寿教授多次受邀在国际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上介绍杂交手术的案例和成果,将中国的创新经验传播到全球。


 经导管心血管治疗(TCT)2007大会对我国杂交手术技术全球直播


为了进一步提升国际影响力,中国冠脉外科通过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积极推动中国经验的全球化。自2000年以来,中国多次举办国际冠状动脉外科学术会议,这些会议吸引了全球顶尖的心外科医生、研究人员和行业专家,共同探讨冠脉搭桥和相关技术的最新进展。不仅展示了中国冠脉外科的技术成果,也为世界各地的医生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机会。这些努力让全球同行看到,中国不再是单纯的“学习者”,而是冠心病治疗的“方案提供者”。


冠脉搭桥质量评价:从快速发展到精耕细作

为了解全国的心脏外科医疗情况,20世纪末,阜外医院牵头建立了全国心外科多中心数据库。当时,由于网络和信息技术限制,全国同仁们白天手术,晚上去病案室翻病例,手填数据,定期寄到北京来。阜外的医生和研究生们只能周末加班,将每家医院寄来的病例信息登记表誊抄到电子数据库中,积沙成塔,终于建成了我国最早也是最大的心脏外科数据库——中国心脏外科注册登记(Chinese Cardiac Surgery Registry,CCSR)。截至目前,已经有超过150家大型心脏中心参与其中,积累病例超过30万例。CCSR记录了大量冠脉搭桥手术的临床数据,让我们能初识端倪,窥见我国搭桥临床实践的医疗质量。

第一批返回的数据不容乐观。以搭桥死亡率为例,我国规模较大的50家心脏外科中心的总体院内死亡率为2.2%,差强人意,但医院间的差异相当巨大,最低的0.7%,但最高已达到5.8%。如何全面提高我国冠脉搭桥医疗质量、实现医疗品质的均一性成了我国心脏外科进入20世纪以来面临的第一个挑战。

阜外医院的团队开始进行定期的医疗质量分析,将人们关注的冠脉搭桥质量指标,比如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天数等等纳入评价,为每家大型心脏中心撰写心脏外科年度报告和医疗质量报告,让同仁们有机会知晓、反思在医疗实践中存在的差距、问题,审视不足,实施改进。这种连续的医疗质量评价和反馈取得了初步成果。

2004年至2013年,我国风险标化的单纯冠脉搭桥死亡率从2.8%降到了1.6%,并发症发生率也稳步降低。

 我国各地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院内死亡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


 自2004年至2013年,我国冠状动脉搭桥患者死亡率(图中标记◇)和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图中标记□)情况


 

阜外牵头制定、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医疗质量报告


阜外团队一直以持续改进中国冠脉搭桥医疗质量为己任。20年弹指一挥间,作为国家心血管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阜外医院牵头制定了《心血管系统疾病相关质量控制指标》、心脏大血管疾病(外科治疗)国家临床专科能力评估手册等等国家标准,开展了一系列针对冠脉搭桥的医疗质量改善行动,如冠脉搭桥术后二级预防质量改善方案“、向死亡病例学习”项目、乳内动脉桥使用率提升行动等等。由浅入深,从易到难,随着一步步推荐,冠脉搭桥医疗质量控制工作深入人心,我国的冠脉搭桥技术也已度过早期的技术普及、推广阶段,现在开始精耕细作,追求全面的医疗品质提升。

截至目前,我国已有673家医院开展冠状动脉搭桥手术,2023年共完成搭桥手术约7万例,手术成功率在95%以上。


志存高远,薪火相传:一代代医者的生命守护

五十年来,从郭加强教授逆境中的开拓,再到无数心外科医生的铭记与传承,他们用生命守护生命,用技术传承希望。今天的冠脉搭桥手术,已不仅仅是某家医院的“王牌项目”,而是中国数以千计的医疗机构为患者提供的常规治疗。

但无论科技如何发展,中国冠脉外科始终以患者为中心。“每一刀都要配得上生命的托付”,这是过去五十年的承诺,也是未来永恒的信念。

这是一场无尽的接力,燃烧着热血,点亮着希望。五十年刀锋热血,换来无数患者的健康与希望。今天,我们向过去致敬,更向未来出发。这场用生命点燃的接力,将继续光耀中国冠脉外科的未来。


来源: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公众号